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指出,餐饮、住宿、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具体措施如: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通过这些措施支持相关行业内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一、减免餐饮研发税费;
全国政协委员刘延云认为:当前餐饮业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正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层次变革,餐饮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加速发展,“明厨亮灶”、“餐饮+科技”“餐饮+体验”等智能科技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研发的智能、高效、安全的智慧餐厅,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因此,他建议:将餐饮业纳入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允许餐饮行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促进餐饮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体验、新期待而不断努力。
二、政策倾斜,支持小微餐企渡过难关;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胡春霞把目光聚焦到疫情后餐饮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她建议政府通过减免税收、降低成本、稳岗就业、财政补贴、减免租金、降低费用、贷款支持等系列措施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好,就业才能好,民生才能好。”对此,胡春霞建议,政府应减免餐饮行业中小企业食材供应商增值税,以免税价与餐厅结算,延缓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推动外卖平台全面降低或减免商家的外卖佣金服务费。“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疫情期间坚持营业的企业一定的电费补贴和防疫消毒劳保费用补贴。”胡春霞说,协调相关单位减免餐饮企业的水、电、气能源,电信网络,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事业性收费,并降低其收费标准;延长到期贷款期限,不予抽贷、断贷、压贷,为受影响的实体店提供超过一年期的政府贴息贷款,解决企业现金流问题。
三、加快推动传统餐企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会长严琦表示:“餐饮业发展正在走向精细化、差异化、智能化、协同化、开放化的轨道。”疫情对未来餐饮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变革效应。公共卫生监管、市场监管、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的调整和变革,都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传统餐饮业转型迫在眉睫。同时,还建议餐饮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延展,建议国家设立专门餐饮发展基金,扶持餐饮业发展,对重点监测的龙头餐饮企业、品牌餐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给予部分所得税返还。将装修、房租、水电、菜品研发创新、企业人才培养(中国烹饪大师、名师)等项目纳入餐饮业增值税可抵扣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需定制培养人才,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上升通道。
四、连锁餐饮应重构商业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指出,连锁餐饮企业要应对疫情挑战、扛过寒冬,关键仍在于企业及时应对消费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模式。疫情之下,各地出台了很多帮助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但其实整个连锁经营企业仍面临经营困难。无论是夫妻店还是连锁餐饮企业都需要全域发展,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拉新和转化,积极布局顾客满意体系和会员体系。此外,洪明基委员认为,由于餐饮行业对互联网模式还不够熟练,不能适应当下的消费习惯,因此在销售上面临巨大冲击;外界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降低,加上成本上涨导致很多企业都面临特别大的困难。洪明基指出,应该重新调整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盈利模型,提高餐饮业效益的唯一出路就是数字化、科技化。洪明基委员还建议,促进餐饮消费碳中和,将餐饮消费碳减排量纳入碳交易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低碳餐饮消费的大数据反馈给生产端,促进生产端的绿色低碳转型。
五、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饮食文化走出去;
为了激发中华饮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为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全国政协委员王宜提出建议:1、开展“国际中餐日”活动;2、组织现有外宣资源形成合力;3、设立专项基金,助力海外中餐发展。中国美食可以通过与国外美食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不断吸收借鉴、取长补短,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可以为满足人类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出更大努力。